点评人:杨帆
今年上海卷的高考作文题,还是延续了自2009年以来的材料作文的形式。在主题内容上,也是体现出了上海的一贯特色,即关注人与世界(社会,自然,自我,他人)的关系,希望考生能够立足自身,打开眼界,全面辩证地去看待问题。
若说差异,与前两年对“同一现象”的不同认识和理解有所不同,与18年关注“人与人”(需要与被需要)的着眼点也有所改变,“中国味”,文化视野更宏大一些。
命题给出的材料,一眼看去,门槛并不高,“我”感受到了音乐的“中国味”,进而有意识地寻找“中国味”。相信不少考生考前会准备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素材,感觉手中有料,可以大书特书什么是中国味,如何来弘扬中国文化特色了。但命题者预设的“思路”,并未到此止步。
“寻找‘中国味’”仅仅是表层,如何由现象到道理,由道理再来指导我们认识世界,这才是命题者在第二段材料给出的重点:“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”。认识音乐的的中国味,到寻找各种(绘画,文学,建筑,民俗、语言……)中国味,关键是“如何认识”,即方法是什么。
方法,在“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”“接触接收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”这两句话中给出了提示。“不同”,意味着存在差异,各有特色;认识到这种不同,需要比较,需要广博的见识;在比较中发现彼此的特色,需要“倾听”“接收”——“我”,“我们”不能堵住耳朵,蒙住双眼,而应该在开放包容的心态下,去感受,去认知。只有见过他国异域的风格特色,领会了世界的多姿多彩,才能明白“中国味”——中国特色是什么。寻找中国味,当然要立足传统,植根中国,也需要放眼世界,求同,存异,在这样的过程中,自身独有的“味道”才能彰显。
所以,这个题目的写作思路,可以按照材料的提示引导,层层推进:
音乐的“异国味”与“中国味”
↓
其他领域的“异国味”与“中国味”
↓
如何发现彼此的不同
↓
确立寻找“中国味”的方法
↓
推而广之,认识事物的方法是什么
↓
在这一过程中,认识自我与认识他者的关系
当然,文无定法,这只是一种角度,一条思路,仅供参考。
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
类别:点评阶段:字数:0查看:次打印写作时间:2024-08-03 08:43:30
简介 点评人:杨帆 今年上海卷的高考作文题,还是延续了自2009年以来的材料作文的形式。在主题内容上,也是体现出了上海的一贯特色,即
上一篇:2019年天津卷高考作文真题点评
下一篇:2019年北京卷高考作文点评
本栏最新
本栏热门
全站热门
51作文网 提供中小学周记大全,小学作文,周记,日记,记叙文,写人作文范文等
免责声明:本站的作文,周记,文章转载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本站文章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!